自我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自我小说 > 禅观与净土 > 第3集《禅观与净土》(基础篇)

第3集《禅观与净土》(基础篇)

  第3集《禅观与净土》(基础篇) (第2/2页)
  
  我们看丙二,别示四重以彰无漏。
  
  在整个生死业力当中,以杀盗婬妄最为严重。作为净土宗的人,你只要把杀盗婬妄四种生死业给调伏了,你临终的时候一定可以带业往生,因为没有业力可以障碍你了。
  
  好,我们分两段。丁一、牒征,丁二、详示。
  
  我们先看总标,看经文:
  
  丁一、牒征。阿难!云何摄心我名为戒?
  
  那么这个地方提出一问,就是说什么叫做摄心来作为持戒的一个根本呢?这个摄心我们前面说过包括了调伏跟引导,调伏就是惭愧心,用惭愧心来调伏自己的过失;增上心就是一种引导,引导自己不断的进步,这就是摄心,这个是整个持戒的根本。
  
  这个“根本”应该怎么去理解呢?这以下看丁二,详细的说明。
  
  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出现了一个过失,同样的身口意出现了杀盗婬妄,有些人会堕落,有些人会不断进步,到底差别在哪里?我们看下面的经文,你就清楚了。详示当中,分成四段:一、婬戒;二、杀戒;三、盗戒;四、大妄语戒。
  
  我们先看第一个婬戒。先看第一段的持戒功德。请合掌。
  
  戊一、婬戒。
  
  持戒功德:若诸世界六道众生,其心不婬,则不随其生死相续。
  
  这段先总标,持戒的功德。说六道众生,特别是念佛人,只要其心不婬,我们生死的业力就慢慢地沉淀下来,慢慢地调伏下来。
  
  其心不婬,我们解释一下。不是说你没有婬欲心叫其心不婬,而是当你的婬欲心活动的时候,你内在的善根力可以产生一定的作用,你用惭愧心来自我调伏,你用增上心来善加引导。也就是说,你对婬欲的这种身口意的行为,某种程度有产生一种抗拒的作用,你不再完全随顺它了,这个叫做其心不婬。你有一定的抗拒能力了,这个很重要!就是你开始顺从内心的真如,而不再顺从内心的妄想这叫其心不婬。详细我们再往下看,就清楚什么叫顺从跟抗拒。
  
  我们看第二段,犯戒的过失。
  
  犯戒过失:汝修三昧,本出尘劳,婬心不除,尘不可出。纵有多智禅定现前,如不断婬,必落魔道,上品魔王,中品魔民,下品魔女。彼等诸魔亦有徒众,各各自谓成无上道。
  
  我们修习念佛三昧的人,本来我们的目标,是希望透过念佛来了生脱死,来往生净土,但是假设我们婬心不除,也就是说你完全放纵你对于婬欲的这种心态、行为,不但没有惭愧心,也没有好好地引导它,完全采取放纵的状态,那么这样子就有什么样的后果呢?“纵有多智禅定现前”,虽然你广学多闻,念佛有一定的定力,但是你完全不调伏你的婬欲心这一块,完全采取放纵的状态,那么你后果不堪设想,必落魔道。
  
  这个地方有三品:如果你福报大,修行功力够,你的福报跟修行,会被你的婬欲的妄想误导变成魔王;如果你福报是中品的,就变成男众的魔民;如果你是下品的,就变成女众的魔女。那么这种魔王、魔民、魔女,都有他的徒众,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成就无上菩提了。
  
  这个地方的过失,我们解释一下。不是说你偶尔有婬欲的行为,你就堕入魔道,不是这个意思。事实上佛陀对在家居士设定了五戒十善,佛陀是开许正婬的。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什么呢?就是下面那句话:“各各自谓成无上道”。这个地方是关键!他堕落的关键在这里!他的问题不是一种行为的错误,他的问题来自于思想的偏差。他认为婬欲是一种功德想,他把婬欲的行为当作数数现行,都无惭愧,见是功德,深生好乐。第一个,他无惭无愧;第二个,他把它当功德想,把它当作一种生命的目标来追求。也就是说过失本身问题不大,但是他的心态是非常严重!他对婬欲的行为不但没有惭愧心,也没有好好引导它,反而把它当功德想,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一种根本上的错误了。
  
  在佛法里面我们允许有行为上的错误,但是绝对不允许有根本上的错误!即便我们一个在家居士,我们没办法去突破现前的因缘,我们有一些偶尔的正婬,但是你的心态很重要!你一定要发愿:婬欲它的本质就是一种生死业力,我目前不能突破,但是我以惭愧心,我发愿,我总有一天能够远离这样的因缘。至少你心中有一个愿景,你没有放弃,而且你不完全放纵。这个时候,至少你根本没有坏,也就是枝末上的过失。那么这个人他问题出在哪里呢?他是根本上出了毛病,后面佛陀会解释,就是说他对婬欲的行为是完全放緃,而且自我赞叹,这叫做根本成婬,他已经根本上出差错!《楞严经》很强调一个观念:
  
  我们可以有行为上的过失,但是你不能把行为转成根本,你不能有根本上的差错。根本上的差错,后果不堪设想!我们往下看你就会知道了。
  
  好,我们再往下看,下一段,预记末法。
  
  预记末法:我灭度后,末法之中,多此魔民炽盛世间,广行贪婬为善知识,令诸众生落爱见坑,失菩提路。
  
  佛陀预言在末法时代(因为正法时代、像法时代正气比较强,正法的势力强大),到末法时代有一个问题,“魔强法弱”,就是邪知邪见的人特别多。那么每一个人,都释放他自己修行的理念,所以让很多人就没办法判断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,因为魔强法弱,正好给这些魔子魔孙提供活动范围的一种气氛,所以他就广行贪婬,来当作修行上的引导。他认为婬欲对他不但不障碍,还是一种非常殊胜的一种帮助跟引导,使令很多人堕入这种邪知邪见的坑洞当中,而失去了菩提道路。也就是说这个人本来前面善根栽培得好好的,他有出离心、菩提心、空正见,但是受到这个恶知识的误导以后,他的跑道改变了,他从菩提的道路走上了魔道,失掉他的根本,这个是受到邪知邪见的误导。
  
  我们看下一段。
  
  诸佛教诲:汝教世人修三摩地,先断心婬,是名如来先佛世尊,第一决定清净明诲。
  
  佛陀说,修行先断心婬,也就是说我们即便身为一个在家居士,我们很多正婬的行为不可避免,但起码你内心要非常健全,我们对婬欲的行为有增上的惭愧心,以调伏力、引导力来面对自己的心态,这样至少我们的善根没坏。善根没坏,我们也只是一种行为上的过失,我们菩提善根没有坏,至少你根本守住了,这是第一个决定清净明诲,这个是成就清净功德的一种明确的教诲。
  
  好,为什么当我们错误行为出现的时候,要守住自己内心的根本,要有增上心、惭愧心,这个理由在哪里呢?佛陀就解释了,就说因为你要守住你的菩提的根本,这个是关键!
  
  这以下有三段,我们一次把它念完。
  
  菩提之本:是故阿难,若不断婬修禅定者,如蒸砂石,欲其成饭,经百千劫,祇名热砂。何以故?此非饭本,砂石成故。汝以婬身求佛妙果,纵得妙悟,皆是婬根,根本成婬,轮转三涂,必不能出,如来涅槃何路修证?必使婬机身心俱断,断性亦无,于佛菩提斯可希冀。
  
  好,佛陀告诉阿难说,假设我们不能够断除婬欲的这种放纵,即便你能够很努力地修习,专注地念佛禅定,但是你的根本上是认定了婬欲是功德想,那么这个时候就像你用砂去煮饭,你经过百千劫只叫热砂。就是说你虽然做很多加行,你每天拜很多佛,持很多的咒,但是你的根本已经偏差了,你已经不是米,你变成一种砂,当然不可能煮成饭了,因为你根本已经错误了,你的发心错误了。所以你用这种放纵的心态来面对婬欲,你“纵得妙悟,皆是婬根”,你的菩提根丧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婬欲的根,最后的结果轮转三涂,必不能出!也就是说你可能先到魔道里面,享受你今生修习的善业,但是福报享尽以后就直堕三涂了。你既然不是走到一个菩提涅槃的跑道,你就不可能成就菩提涅槃的结果,因为你已经走上一种魔的跑道了。
  
  最后结论:必使婬机身心俱断,断性亦无,于佛菩提斯可希冀。
  
  当然我们可能在家居士不能断到行为上的偏差,至少内心上的增上惭愧还是要守住的,就是至少你根本这一块要守住。“乃至于到最后,断性亦无。”断性亦无这境界很高了,就是空正见了,站在本来没有婬欲的角度来调伏婬欲心,就没有这个能所的对立了。你本来就没有婬欲心,婬欲心是后来因缘的一念妄动才有的,它也是一个因缘的假相而已,这样子才能够守在菩提道路当中。
  
  好,我们看最后的总结:判决邪正:
  
  如我此说,名为佛说;不如此说,即波旬说。
  
  这段佛陀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,说:如果照我所说的——这个是佛陀所宣说的正法;反过来就是魔王的邪知邪见了。这句话,佛陀讲得是相当的清楚,一点都没有模糊讨论的空间。
  
  这个地方是说什么事呢?就说当我们很正确地发了菩提心,发了出离心,走在菩提道当中,不是说我们就成就了,不是这个意思。我们是一个带业修行的凡夫,所以我们可能会有一些行为上的过失,这个可以理解,但是关键是什么呢?你不能把行为的过失提升到思想根本的过失,关键在这里!你不能把一种错误的行为,演变成无惭无愧,而且把它当作你生命的目标来追求,当作功德想,不可以!
  
  佛法允许你有枝末的过失,但是不允许你有根本上的过失!因为你根本的过失,弄得你连善根都没有了,你基本上已经不是走在菩提的跑道上,你走在魔道上了。
  
  佛陀在经典中讲一个譬喻。说有一个大富长者,他有一个米仓,这个米仓的旁边住了一只老鼠。老鼠利用晚上的时候,就跑到米仓里面去吃这个米,吃了以后,牠就从米仓里面爬出来,白天就做一些牠的其他的活动,到了晚上就跑到米仓吃大米。一天天过去以后,这老鼠就打了一个妄想,牠说我晚上爬到米仓来吃这个米,很费事,干脆我就住在米仓得了,住在米仓我要吃就吃,也不要爬来爬去了。牠想这个主意不错,牠就干脆不住这个洞里面了,就住在米仓,一醒过来就可以吃,但是这个时候慢慢吃慢慢吃,欸,等到吃得差不多的时候,牠发觉这个米在往下降,吃到最后牠爬不出来了,因为这个米肯定越吃越少,牠已经没有能力爬出米缸之外了,所以最后就死在米缸当中。
  
  佛陀讲这个故事是说什么事呢?作为一个聪明的老鼠,牠为什么失去了这种警觉性?老鼠吃米可以理解,但是你不能住在米缸,关键在这儿!你没有住在米缸,你偶尔来吃吃,你会保持一种警觉性,你住在米缸,你所有的警觉性都没有了。当我们的错误行为出现的时候,有些人是还有救的,有些人是没有救的,就是说你错误的行为出来的时候,你一点自我反省的能力都没有,你是完全地堕落,完全地放纵,你这个行为就没有救了,因为你伤到根本了,根本成婬!
  
  问题的严重性不在于你行为本身,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你自己自甘堕落,放弃了努力,你不想改变,这个是《楞严经》比较在乎的。所以这个老鼠牠如果偶尔去吃吃米,牠一定会很快发觉,牠不能再下去了,再下去牠就爬不出来了,牠一定换另外一个米缸吃的。它这个地方所要说的是什么事呢?就是说我们不可能马上让自己的身口意完全清净,但是你要注意你的心态是很重要的!
  
  为什么有些人他虽然有一些身口的过失,但是临终还是可以往生?他生死业力的势力还是薄弱的,因为他的心态非常健康,他的善根没有失掉,他的增上心、惭愧心,还是产生一定的作用。有些人错误的行为一发生的时候,他娑婆世界就离不开了。
  
 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下。因为你的根本错了,米都已经变成砂了,你怎么可能要求砂煮成饭呢?你根本已经错了。所以佛法很重视顺从,我们做不到佛的境界,但是起码我绝不放弃!我顺从佛道,顺从弥陀。这个“顺从”两个字,从一个凡夫的菩萨来讲是最关键,就是我绝不放弃!你不能说连对诸佛的功德一点顺从都没有,你完全顺从你的颠倒妄想,那就完了!你根本上就错误了,你就不可能往生了!因为你那个本质已经出差错了,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!《楞严经》说,有些人他的行为不会障碍他的圣道,有些人的行为障碍圣道,关键是他的根本有没有处理好,关键是在这里!
  
  好,我们看第二条戒,杀戒。那么生死业力第一个就是我们对于婬欲的心,应该有增上惭愧心。第二个就是这个瞋心。
  
  好,我们中间休息十五分钟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