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 千人大关 (第2/2页)
金属加工、化工,甚至于种植基地都同样如此。
这空闲下来的30余个克隆体立刻便被李青松操纵着,投入到了更多新工厂的建造之中。
为此,他制定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计划。
“未来的所有工厂和基地都要专业化、细分化,种植基地需要再建造五个以上,炼钢厂要再造三个,化工厂要造十个,专用的机械生产工厂也需要造一到两个……”
盘算一番,李青松核算一下,赫然发现,要支撑接下来自己的众多建造计划,需要的钢铁至少也在百万吨以上。
这还仅仅只是建造初期。毕竟未来自己肯定要有更大规模的建造计划。
而现阶段,自己的所有金属年产量一共才两千来吨,钢铁产量仅仅才一千五百吨左右!
这个差距也太大了点。
“钢铁是一切建造的基础,要优先发展炼钢工业。那么……先造一座高效率的、专业化的钢铁厂出来!年产量至少也要在十万吨以上!”
从一千五百吨直接跨越到十万吨,这个步子似乎也太大了一些。不过李青松并不着急。
因为他知道这是一项长期计划,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,自己还有时间。
按照这个目标,李青松再度开始了等待。
在这一阶段,对于克隆体的培育仍旧没有停止。克隆体们仍旧在以每半年205个,每年410个的速度增加。
钢铁厂、铸造厂、化工厂的数量在不断增加,产能也越来越高。
但此刻所建造的这些工厂与初始的那些工厂并没有什么区别,同样低端,同样小型,与李青松计划之中那种专业化、大型化的工厂相去甚远。
要依靠这种落后产能来供应自己庞大建设计划所需的钢铁,根本不可能做到。
但没办法,现阶段的自己只能通过增加这种小工厂的数量,来完成初期的实力积累。
便这样又等了两年时间,也慢慢蓄力蓄了两年时间,伴随着总计800名克隆体——原本有820个的,但有20个培育失败了——的加入,李青松麾下克隆体数量终于突破了一千大关,来到了1100个!
足足1100颗大脑和身体可供李青松毫无阻碍的驱动!
并且,在这两年时间之中,克隆体们也并不是只知道机械一般干活。
在工作的过程之中,李青松也会使用克隆体的大脑进行思考。
譬如,电线该怎么布局才合理,炼钢高炉该如何操作才安全,矿石该如何前期处理才更节省电力,零件该如何加工才效率更高,材料该如何处理性能才更好,等等等等。
这些细节知识,深空号飞船之中的知识库里可没有。
但就在这实际工作之中,属于李青松的这些大脑渐渐摸索、研究了出来,进而全部成为了属于李青松的知识。
“现阶段的我没有精力去专门进行科研工作。
不过没关系,现阶段,实践就是最好的科研。
如今,我的工业体系进一步完善,钢铁产量进一步提升,知识储备也差不多足够。
那么现在,建造大型专业钢铁厂的事情,该提上日程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