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章 冲、冲、冲(求追读,求票票) (第1/2页)
……身为一个前线指挥官,难道他不会知道自己发出的某些命令,会导致很多弟兄们去死吗?
当然知道,只是很多时候不得不这么去做而已。
在激烈的战场上,我也遇到过很多次这种无奈的时候;当时唯一能做的,就是自己带头去执行。
不仅是为了胜利,更是为了让自己的心好受一些;或许这就是那么些年下来,我一直混不上去的最大原因,心肠还是不够硬……
……节选自胡彪日记合集《胡彪》……
在脑海中脑补出三连的兄弟,冒着鬼子凶猛的火力冲锋,还没有靠近阵地就死伤大半的场面后。
胡彪心中郁闷之下,忍不住骂出了一句:
“炮兵这些孙子,只有区区5分钟的炮火准备哪里够,多打上几分钟,多打上一些炮弹他们会死吗?”
骂归骂,胡彪其实也明白一点:若是炮火准备的时间更久一些,国军的炮兵部队还真可能会死很多人。
因为炮兵是一种技术兵种,人员需要更高的文化和平时更多的训练。
以上这些因素对比起来,教育水平更高,炮弹来源更加容易的小鬼子炮兵,自然是占据了相当优势。
所以对比起来后,鬼子的炮兵也更加精锐。
双方炮兵之间更具体的差异,就会体现在当国军炮兵开火后。
小鬼子炮兵不用太长时间,就能根据弹道大概估算出国军的炮兵阵地,到底在什么位置,从而发起炮火反击。
这样的估算和反击也许不会太准确,但威胁依然很大。
所以在开炮5分钟后,国军炮兵必须立刻转移阵地了;再慢一点的话,也许鬼子炮兵的火力覆盖就已经招呼过来了。
对于人员、装备这些,都会造成巨大损失。
这年头的国军中,哪怕是在光头麾下的精锐中央军中,火炮和炮兵这些都精贵无比,如同长官眼中的宝贝疙瘩一样。
想来能有5分钟的炮火准备,已经是陈修辞对顿悟寺这个阵地,异常关注的结果。
因此心中其实啥都明白的胡彪,在骂完了本方炮兵后,又扭头对着身边趴着的黑星、博叔、AT等六人,问出了一句:
“哥几个,都想想办法,等会有什么好办法才能用最少的伤亡,成功撕开鬼子的阵地?”
面对着胡彪的问题,六名新人皆是面面相觑。
超子更是忍不住吐槽了起来:“老哥,这是一场毫无花哨的硬仗;不能迂回和穿插,我们手头也没有烟幕弹这些,属于必须顶着鬼子火力往上冲的硬仗。
所以你告诉我,还能有什么其他的办法?”
博叔这个来历有些神秘的家伙,也是嚷嚷出了一句:
“很难搞!这年头的国军炮兵技术有限,应该还玩不出‘徐进弹幕战术’,不然配合着我们进攻,倒是能大大减低伤亡。”
听到了以上的说法,尤其是博叔的说法后,胡彪在灵光一闪后,心中忍不住有些迟疑了起来。
所谓的‘徐进弹幕战术’,其实是一种步炮协同战术。
核心思想,是通过炮兵火力产生的绵密弹幕,随着冲击的步兵部队前进逐次向敌人防御纵深延伸。
形成一道一道的弹幕,从而保护步兵向敌人阵地推进。
这玩意需要炮兵极高的精准度,因为万一把握不好炮弹延伸节奏,没把敌人给压制住,反而会把自己人给炸翻。
而胡彪的迟疑,自然不是想要强行玩一把‘徐进弹幕战术’。
他迟疑的是一点:要么干脆不等炮火准备结束后,才对着顿悟寺战地发起进攻;而是在炮击还有两分钟的时候,趁着鬼子躲炮的时候直接开始冲。
这样一个做法,三连肯定有人会被本方炮火误伤。
而且这个过程,对于所有人的压力都极大。
但是对比起顶着鬼子火力猛冲,伤亡和难度上应该会更小一些,甚至能打鬼子一个猝不及防,也许撕开他们的阵地。
前提是三连的运气不至于太糟糕,在冲上去的时候被本方炮兵的火力报销太多人……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