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自我小说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432章 学傻了

第432章 学傻了

  第432章 学傻了 (第2/2页)
  
  “所以正常产量不可能这么高的。”
  
  李善长接话道:“不过就算折半,也是惊人的产量了,此实乃陛下之功也。”
  
  其他人纷纷附和,都是陛下的功绩啊。
  
  甚至有人喊出了大明将永无饥馑的口号。
  
  对此大家都是一笑了之,纯当他高兴疯了口不择言。
  
  方孝孺的唯物史学早就给出过定论,生产端固然重要,但分配端也同样重要。
  
  很多饥荒并不是生产端出问题,而是分配端出了问题。
  
  这个理论已经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。
  
  殷薯产量高固然好,可靠它想实现永无饥馑就是笑话。
  
  不过也不能因此就否认它的优势。
  
  粮食多了,漏给底层的就多一点,能少饿死一些人。
  
  至于品尝殷薯,这个建议没人敢提。
  
  就这么点全都是种子,谁敢提议吃种子粮啊?
  
  不过老朱也不是死板的人,挑出一些特别小或者有损伤的,给大家每人分了一小块。
  
  品尝之后清脆甘甜,吃起来口感非常好。
  
  这下众人再无疑虑,此真乃济世良种。
  
  陈景恪也被分到了一小块,只有一颗鸡蛋黄那么大。
  
  他仔细品尝,确实是前世的味道。
  
  二十多年没吃,他都快忘记这种味道了。
  
  但他相信,以后前世的种种,必将在这个世界出现。
  
  甚至发展前景还要超过前世。
  
  这就是他穿越最大的意义。
  
  解缙品尝过后不停点头,表示回去一定要大书特书,向天下人介绍这良种。
  
  陈景恪就趁机将薯叶的吃法,以及薯藤的用处都大致讲了一下。
  
  这让解缙更加高兴。
  
  百姓最困难的,就是粮食收获前的那两个月。
  
  旧粮吃完新粮未收,俗称青黄不接。
  
  那段日子最是难熬,百姓只能吃野菜过日子。
  
  即便现在生活有所改善,在青黄不接的时期,百姓依然是半粮半菜勉强果腹。
  
  如果薯叶子也能吃,那对百姓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好消息。
  
  接着他又仔细询问了殷薯的种种情况,包括育苗、种植、照料等方法。
  
  陈景恪就趁机将前世的经验,夹杂着告诉了他。
  
  等这些消息传开,能为殷薯的推广创造一些条件。
  
  看着兴奋的众人,方孝孺却说道:
  
  “恐怕世人永远都不会知道,良种的发现,景恪居功至伟。”
  
  解缙不解的朝他看去。
  
  陈景恪也很莫名其妙:“良种是陈永和他们千辛万苦寻回,与我有什么关系?”
  
  方孝孺说道:“若无你主张开海,他们哪有机会出去探险。”
  
  陈景恪露出一个大无语的表情:“那照你这么说,这一切都是老祖宗的功劳。”
  
  “若没有祖宗哪来的我们,没有祖宗造出来的船,我们怎么出海?”
  
  “我看你是研究唯物学研究出毛病来了。”
  
  “虽然万事万物都有内在联系,不能孤立看待,可也不是你这种联系法啊。”
  
  解缙也失笑道:“方兄你研究学问研究傻了啊,这话可不能对外人说。”
  
  “否则人家还以为陈伴读要抢人功劳呢。”
  
  方孝孺皱眉道:“我这么说真的有问题?”
  
  陈景恪肯定的道:“有,有大问题,你这简直就是地痞盲流思维。”
  
  方孝孺却露出释然之色,说道:“那就好,看来我之前确实糊涂了。”
  
  这下轮到陈景恪和解缙搞不懂了,你这是闹哪门子?
  
  方孝孺解释道:“很多东西想的太深反而容易入魔,最近关于内在联系方面,我就有点魔怔了,把握不好度。”
  
  “方才问你,不过是想让你帮我确认一下界限在哪。”
  
  陈景恪了然的点点头,这种情况经常出现。
  
  复杂的问题能解决,简单常见的问题反而会陷入迷茫。
  
  “这事儿咱们回头在讨论,而且我的《大同世界》也是时候发布了。”
  
  “你们两个都去帮我看看,做最后的审核。”
  
  两人都眼前一亮:“好,你终于肯出手了。”
  
  ——
  
  接着老朱就宴请群臣,以庆祝殷薯丰收。
  
  陈永和等八十多人也被邀请参加。
  
  这可把一群人高兴坏了,要知道之前他们都是普通百姓,随便一个胥吏都能拿捏他们。
  
  哪能想到,有遭一日可以参加皇家宴会。
  
  而且今天的文武百官一个比一个和气好说话。
  
  当然,他们也不是傻子,知道原因是什么。
  
  更知道,这种和谐仅限于此时此地。
  
  宴会上,老朱当场表示要给陈永和封侯,其余人皆有封赏。
  
  这下众人狂喜,站出来叩谢皇恩。
  
  群臣都毫无意见,亩产千斤的结果一出来,封侯就是必然的。
  
  还是那句话,皇帝要是不封他们都敢罢工抗议。
  
  而且传出去也没人会帮皇帝说话。
  
  后人看到这段历史,也会骂皇帝昏庸。
  
  陈景恪趁机提议,要为所有人树碑立传,包括那些死在路上的人。
  
  “都是华夏的勇士,大明的壮士,理当受万民纪念。”
  
  对此老朱自然也没有意见,这事儿说起来也是他们父子的功绩。
  
  毕竟良种是在他们当政时期发现的。
  
  纪念的越隆重,就愈发能衬托皇家的功绩。
  
  陈永和等人对他也是感激不已,陈伴读果信人也。
  
  当初说要为众人树碑立传,没想到现在还记得。
  
  第二天,封侯的旨意就下达了。
  
  陈永和为壮良侯,其余人各有封赏,最低也是个勋位。
  
  真可以说惠及子孙。
  
  亩产千斤的良种被证实,民间瞬间就沸腾了。
  
  这个消息以惊人的速度,向天下传播。
  
  每到一地,都能引起巨大的讨论。
  
 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怀疑,亩产千斤怎么可能。
  
  这不扯淡的吗。
  
  然而没多久大明周报的加刊就发行了。
  
  头版头条就是良种的消息,并且用一整个版面介绍了殷薯的特征、播种和食用方式。
  
  这一下再无人怀疑。
  
  大明周报作为唯一一家媒体,代表的就是朝廷,它的信誉自然没有人怀疑。
  
  于是天下沸腾。
  
  总结起来一句话,百姓无不盼望良种到来。
  
  就在这个时候,朱雄英从南方满载而归。
  
  两方面的满载而归,一方面是政治上的目的基本达成,诸部落同意了强制学习华夏思想。
  
  二方面是后宫,多了六名嫔妃,个顶个的漂亮。
  
  不过他的回来,正如之前离开那般,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。
  
  就连老朱、马娘娘都没空搭理他,因为蒸汽机研究院终于有成果了。
  
  比起这个,甚至良种的事情都要往后稍一稍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