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4 求援 (第1/2页)
孔有德听了,皱着眉头说道:“辽东局势如何发展,又哪轮得到我们两人来操心?真还有点心思的,想想看,怎么多弄点酒来喝喝才是正经!”
听到这话,耿仲明有点不满意了,瞪了他一眼,低声说道:“喝喝喝,喝不死你?如今粮食越发紧张了,皇上早有旨意,禁止粮食拿来酿酒。谁要是敢违背,那肯定是会严惩的!”
说到这里,他顿了顿,才想起来被孔有德带偏了话题,便又盯着孔有德低声说道:“虽然说祖家军被皇上干掉了,但我怎么就感觉,好像辽东这边处境越发地艰难了!要这样下去,你觉得皇上会不会找到办法破解困境,还是说明国以后会占据上风?”
听到他再次问这个话题,孔有德沉默地玩了一会手中酒壶,而后低声回答道:“皇上是大清难得的明君,这一点,不得不承认,至少我们和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对手,都是心里有数的。虽然眼下确实有困境,但我相信,皇上应该会有办法的。”
“可是……可是朝鲜又投降明国了啊!”耿仲明有点不服气地说道,“而且保定总督亲自领军渡海而来,如今海上已是明军的天下,比起毛帅那个时候,都要好很多。大清这边,都只能被动防御,这个没解的吧?”
看到孔有德想要说话的意思,他又马上补充说明道:“不要忘记了,英俄尔岱都败在卢总督手下,如今生死未卜,不过基本上是凶多吉少。还有那个尚可喜,说死就死了,这种胜仗,毛帅时候可没有过,说明这支明军,绝对不好对付,这个你同意吧?”
孔有德听了,脸上露出一丝嘲讽式的冷笑,随手把玩着的酒壶又往桌子上一丢,而后看向耿仲明,严肃地低声问道:“那我问你,明国皇帝,是有换人么?”
“应该没有吧,还是崇祯皇帝吧,至少没有听到有什么风声说换皇帝了的。”耿仲明虽然有点奇怪他为什么突然问这个,不过还是老实地回答道。
孔有德听了,就又立刻问耿仲明道:“那明国皇帝怎么样,你我是不是都有体验过?毛帅怎么死的?东江镇怎么乱成一团糟的?还有孙中丞又是怎么受朝堂上打压?我们去了登莱之后,又怎么被山东官绅排挤?这些事情,你不会忘记了吧?”
“这怎么可能忘记!”耿仲明一听,带着一点恼火,立刻回答道,“这些事情,这辈子都不可能忘!”
“所以说嘛!”孔有德听了,忽然叹了口气说道,“皇帝又没有换人,就算他一时做出圣裁算是比较英明的,比如提拔了孙中丞,雇佣佛郎机人,组建新军这些。可是,随后又怎么样?一段时间后再回头看,如今孙中丞安在?你我又在何处?大清和明国的局势又如何?”
听到这里,耿仲明有点听明白了,回答孔有德,又似乎是在给自己解释道:“所以说,就算如今明国这边有不错的决断,让保定总督重新掌握了水师,重建了东江镇。明国那边,看似形势大好!但是,过段时间后,党争转了风向,搞不好卢总督这边,都不用大清动手,他们自己就内斗起来,最终这个新的东江镇,就会如同昙花一现?”
“就是这个意思!”孔有德听了,点点头,叹口气说道,“明国啊,已经烂了,当今皇帝登基多少年了,又没有让局势彻底好转起来,而是每况愈下。当今皇帝到底有没有本事,早就应该看清楚了。这个根子上的人不行,所有这一切,你看着好了,最终都是昙花一现,比不过大清的啊!”
说这结论,按理来说,他应该高兴才对。不过不管是从他的语气,还是从他的神态,压根就没有感觉到他有高兴之意。
耿仲明对于孔有德的结论,也是点点头,而后就沉默了,没有再说话。
过了好一会之后,耿仲明忽然又抬头看向孔有德,低声问道:“如今大清屯兵镇江堡,还不时派出军队过鸭绿江,你觉得卢总督会怎么做?”
听到这话,孔有德稍微想了一会道:“应该没得选择吧,肯定要出兵帮朝鲜,要不然,光凭朝鲜的话,根本不是大清的对手。”
“你说这一仗什么时候会打?”耿仲明继续问道,“我倒是想看看,这个卢总督到底有多厉害?就凭他的东江军,能阻止大清攻打朝鲜?”
听到这话,孔有德摇摇头道:“厉害不厉害,都没多少用处。就东江军来说,也只能沿海骚扰一下而已。真要和大清军队打起来,没有胜算的。再者说了,这是大清主攻,主动权在大清手中,真铁了心要给朝鲜教训,就凭东江军,也不可能拦得下来。朝鲜君臣不明智,等着承受皇上的怒火吧!”
耿仲明听了,想了下,觉得有道理,便撇嘴冷笑一声道:“朝鲜人都是脑子缺根弦的,等着又被大清打上门去欺负一通!”
说完之后,他便把这事抛到脑后,脸色恢复了沉重,对孔有德说道:“马上要过年了,我还是觉得,已经好几年没有拜过了,无论如何,今年都要拜一拜了!”
孔有德听了,沉默了一会,自嘲地一笑道:“说什么呢?会谅解我们么?会保佑我们么?”
耿仲明一听,同样沉默了一会,而后摇头道:“那就什么都不说,烧些纸钱总是可以的吧!”
“一眨眼,又是要过年了,时间过得真快啊!”孔有德听了,也是感慨了一声。
同样是辽东,马上要过年的心情,至少东江军这边,和孔有德等人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。旅顺以及明军所占领的各处海岛上,都开始挂红灯笼了。
明军将士们,都是乐呵呵地在谈论这即将过去的一年,又展望来年的美好。
时不时地,军中还能听到秦腔唱调,不时引来一阵阵的叫好声音。当然,也免不了闽地方言的吆喝声,南北声音夹杂在一起,就更是显得欢庆。
不过在皮岛码头,一艘船刚靠岸,一名胡子头发花白的朝鲜官员就立刻跳下了船,身手和年龄有点不相符。这一点,让他身后跟出来的那名武将,都不由得露出一丝佩服之色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