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26 谁让他血多 (第2/2页)
狼吞虎咽地饱餐了一顿,又换了一匹好马,才随着这些蒙古人快马而走,等到快傍晚的时候,就到了敖汉部族的营地。
敖汉部族的族长班第和敖汉固伦公主,也就是皇太极的大女儿已经先一步得到禀告,带着将信将疑地神情迎了出来,看到阿济格的第一眼,他们两人都愣住了。
虽然阿济格过来的时候,已经收拾过了。但是,他的那种落魄,还是让他们夫妻俩大吃一惊,这实在是和他们以前看到的阿济格,完全不同。
人是没错,绝对是阿济格本人。
班第回过神来之后,立刻惊慌地问道:“叔王,如何会是这个样子?”
虽然他也是郡王,不过阿济格是敖汉固伦公主的叔叔,他自然地小一辈称呼了。
说实话,阿济格的这个样子,是真得惊到他了。
“一言难尽,本王休整一晚,明日要立刻赶回盛京面见皇上才行。”说到这里,阿济格叹了口气道,“郑亲王不听我的劝阻,导致我大清驻守归化城的大军,已经全军覆没了!”
虽然事先已经听到族人禀告,可亲耳听到这样的消息,从阿济格的口中说出来,班第还是震惊了,嘴都合不拢。
一直以来,大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,不但横扫辽东,横扫草原,甚至入关横扫明国境内。大清是这么地强大,因此,在天聪七年时,自己就迫不及待地向皇太极请婚,并献上鞍、甲胄、驼马,就生怕皇太极悔婚。
当初成婚之时的喜悦,往事的这些记忆,都还历历在目啊!班第心中想着这些,不由得百感交集:之前的时候,以为明国是走了狗屎运,大清军队骄傲了,才有疏忽,才被明军赢了一仗。
但是,这第二次呢,这第二次又是全军覆没,还同样是大清最为有名的智将济尔哈朗统领的,竟然又再次败给了明国皇帝,难道这样巧合的事情,还能连续发生不成?
想到这里,班第心中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,难道明国真得又要重新强大起来了,大清的强盛,只是昙花一现,已经到头了?
这样的结论,让班第一时难以接受。他想再问问细节,阿济格却不愿回答了。
于是,他只好按下这个念头,立刻大摆酒宴,招待阿济格的到来。席间,他不断地劝酒,阿济格此时也已经放心下来,知道自己性命无忧,这段日子来的苦日子,也让他非常想要好好地吃上一顿。对于班第的敬酒,一开始还有点推辞,到了后来,自己都大碗大碗地喝,就想忘记不堪地这段经历。
看到喝得差不多了,班第就又开始旁敲侧击起来,想要了解归化城之战的经过。
对于他来说,归化城之战远比塔山之战对他更重要,如果有可能,塔山之战他可以不管,但是归化城之战,他是一定会想办法搞清楚的。
明军到底是用什么手段,竟然能出兵草原上,把大清军队打得全军覆没?如果是大清军队统领无能,那被打得全军覆没也不奇怪。但是,济尔哈朗的威名,对他来说,那也是如雷贯耳的,也是大清仅有几个亲王之一。
反正就班第自己来说,他是绝对没有济尔哈朗的统兵能力强的!这一点,他有自知之明。可正是这样,他才要不择手段地套话,想要知道明军到底如何能在草原上全歼大清军队的?
阿济格也确实喝多了,经不住套话,就把整个战事的过程,从他的角度上说了遍。当然了,有些事情,比如他勒死了济尔哈朗求活命这种,就算是他喝多了,可心底还是有一根弦,不是最烂如泥,他是不会说的。
可就算这样,班第也是越听越心惊。心中想着,自己要是遇到明军的这种招数的话,最好的办法,就是不要存侥幸心理,不要想着去打赢明军,闻风而逃,就是最好的选择。要不然,大清军队都最终落入明军的阴谋,敖汉部就更不用说了。
等到第二天,班第就好像没听过战事经过一般,不动声色地派人,护送阿济格前往盛京。而后,他立刻去召集族人开会,看是否要迁移牧场,离明国远一点。
阿济格这边,他还没有到盛京,另外逃回来的一批人,就是英俄尔岱和十几个随从,已经先一步回到盛京,谁也不见,自己家也不去,就立刻进宫觐见。
皇太极这边,正在为春耕的事情商量着,觉得让耿仲明和孔有德去北方领着汉奴种田,是个不错的法子,正在高兴着呢,就听到了思维的禀告,当即大吃一惊,连忙召见。
归化城那边,济尔哈朗的一万多军队和明国皇帝对持,他也是很关心的。只是太过遥远,通讯不便,没法及时了解战况。但是,他觉得济尔哈朗所部就算打不赢明国皇帝的御林军,至少也能引着明军在草原上兜圈子,败是不可能败的。
可是,当他见到英俄尔岱一行人的狼狈样子时,他就知道事情不妙,惊得他的胖脸都是没有血色,连忙追问归化城那边的战事如何?
“陛下,明军突袭归化城,两位殿下被堵在归化城内,坚持了两天之后明军主力赶到,我军……我军全军覆没了……”英俄尔岱泣血上奏,伏在殿内抬不起头来。
听到这个消息,皇太极的脸上,诡异地闪过一丝血色,通红了那么一下,然后一口老血就吐了出来,整个人再也站不住,就往后面倒去。
这个消息,对皇太极的打击确实太大了。不是说他心疼济尔哈朗和阿济格,而是那一万多大清军队啊,竟然是全军覆没!大清军队才有多少,一万多全军覆没,再来一个一万多全军覆没,大清军队,能有几次可以全军覆没的?
他根本没想到会全军覆没,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,这突然打击之下,老血再吐也就是免不了的,谁让他血多,还吐习惯了!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