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自我小说 > 我的科学时代 > 第三百零六章 月中冲产量!

第三百零六章 月中冲产量!

  第三百零六章 月中冲产量! (第1/2页)
  
  此次前来柳树沟,主要是为了解决兵工厂迫击炮项目的无缝钢管问题,他原本就准备搞一台斜轧机,而余华提出的想法与他可谓是不谋而合。
  
  “有,有……庄教授,我带你们去,请跟我来。”赵书立马反应过来,意识到此刻意味着什么,整个人有些语无伦次,透出激动之意,连忙回答。
  
  不止赵书如此,科长胡志刚和赵章成内心同样激动难耐,毕竟二棍斜轧机造出来就是为了生产迫击炮。
  
  但这不是重点。
  
  重要的是,他们可以自己制造二棍斜轧机,制作这种生产无缝钢管的核心设备!
  
 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,暂时没有去兵工厂的必要,一行人很快赶到铁厂翻砂车间,接下来庄前鼎和余华快速构建二棍斜轧机的设计图纸,初步确定轧辊和芯棒的尺寸形状。
  
  芯棒直径60毫米,长1米,圆柱体,理论重量二十一公斤。
  
  轧辊直径180毫米,长1米,圆柱体,理论重量一百九十公斤。
  
  这是一台净重约五百公斤的二棍斜轧机,没有平整的外壳包装,没有电子设备,没有各种精密测量仪器和控制系统,只有两根轧辊和芯棒构成的机械结构,极其简单。
  
  整台二棍斜轧机由一台大功率直流电机带动,经过传动系统放大扭矩,施加最大轧制力达到300KN。
  
  敲定设计方案,庄前鼎在兵工科长胡志刚和赵章成陪同下火速赶往兵工厂,准备利用兵工厂的普车开模。
  
  余华则留在铁厂这边,见证陕甘宁边区第一座高炉正式开炉炼铁。
  
  ……
  
  高炉左右两侧的进料口位置处,搭建扶梯,先前的厂长马田和一名红军战士提着满满当当的木桶,一个木桶装有如同玻璃珠般大小的烧结铁矿,另外一个则是焦炭,依次有序倒入如漏斗状的进料口。
  
  进料口处热气腾腾,细微煤粉和柴油剧烈燃烧,而后在鼓风机作用下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热量,引燃焦炭和烧结矿。
  
  一桶接着一桶,厂长马田和战士犹如不知疲倦的机械般,将一桶桶原料倒入高炉内。
  
  别的不说,传送带必须马上点出来。——余华看着高炉装料过程,扶梯上的厂长马田和战士已经累得不行,轻轻叹了一口气。
  
  整个人工装料过程缓慢且费力,效率极低。
  
  两吨生铁,按照土法高炉的冶炼水平,至少需要四吨半烧结矿和一吨焦炭,这些冶炼原料全靠人力投入高炉,得花多少时间?
  
  “怎么了?”察觉到余华的异样,拿着笔记本和铅笔记录信息的林婉,转过头来,关切道。
  
  “我们应该尽快制造传送带设备,要不然,光靠人力是干不了大事的。”余华双眼凝望着汗如雨下的马田厂长和红军战士,轻声说道。
  
  他很佩服打头阵亲自装料的厂长马田,但就人力装料的效率和时间而言,远远比不过机械的力量。
  
  小书亭app
  
  传送带,一种系统性高度自动化输送物料的机械设备,别看平平无奇,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,事实上,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,现代工业之所以能如此之发达,传送带设备至少要占三分功劳。
  
  超高的输送效率,极致简单的原理结构,单论输送物料,传送带设备完全吊打火车和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。
  
  “的确,人力装料费时费力,不过我对于传送带设备了解不多,暂时只能给你打打下手,实践学习。”林婉听到这番话,点了点头,表示支持,她知道传送带设备的重要性,不过受限于学业水平和知识储备的缘故,对于传送带的机械结构和原理并不是特别了解,无法为余华分担研发工作。
  
  当然,打下手和帮忙还是没问题的,好说歹说她也是考上北大的高材生。
  
  “能打下手就够了,加油,瑾瑜。”余华闻言,微微一笑,伸出右手。
  
  “加油,余华。”
  
  林婉笑着点头,举起右手。
  
  “啪!”两只右手互相拍击,致以最真挚的祝福。
  
  高炉装料持续进行,一个小时后,厂长马田和红军战士到了生理极限,不得不换人继续装送原料。
  
  总共一万一千斤的铁矿石和焦炭,前前后后耗费两个小时的时间。
  
  待所有原料装完,进料口关闭。
  
  布置于高炉下方的大功率鼓风机全力运转,作为主热源的焦炭剧烈燃烧,释放高额热量,使得高炉内部温度迅速提升到一千四百五十摄氏度左右,已然处于软化状态的铁矿石在高温和石灰石反应下渐渐熔化,形成橘红色的铁水,表面逐渐漂浮一层液体炉渣。
  
  整个高炉内部反应过程非常复杂。
  
 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,越来越多的铁矿石熔化为铁水,于高炉下方形成熔池。
  
  高炉外面,蕴含各种物质的有害废气从顶端排烟口不断冒出,飘向湛蓝天空,污染周边空气,立于安全距离之外的余华,闻着这股来自于钢铁工业的气味,顿觉心旷神怡。
  
  这个味道,很正。
  
  待冶炼过程进行到三分之一时,警卫员小李和两名战士赶了过来,携带刚刚冶炼而成的硅铁孕育剂。
  
  紧接着,庄教授一行人的身影也相继出现,胡志刚抱着圆柱状的轧辊标准模具,赵章成抱着犹如炮管般的六十毫米芯棒标准模具,模具材质均采用榆木料,省时省力。
  
  模具和硅铁就位,一切准备就绪。
  
  铁厂翻砂车间的熟练工人,以最快速度制作轧辊与芯棒的砂模,这些熟练工人全是来自于长征之前的兵工厂工人队伍,以前在民国各大工厂待过,技艺娴熟,经验老道。
  
  他们虽然不懂什么机械原理和数学计算,但一线实践经验极其丰富,翻砂倒模可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,要是搁日本,高低一个翻砂仙人。
  
  赶在柳树沟铁厂第一座高炉出铁水之前,四根轧辊和两根六十毫米芯棒的砂模成功搞定,运送到高炉面前,等待铁水。
  
 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着,铁厂高炉周围的人群越来越多,陈康,最高科技组,军工局一众部门负责人,各大工厂负责人,还有闻讯而来的刘将军等人,阵仗不可谓不大。
  
  这是根据地第一炉铁水,意义重大,所有人只为见证。
  
  深夜十点半,到了正式出铁水的时刻。
  
  高炉下方,四名工人如同抬轿子般抬着一个能装150公斤铁水的坩埚来到出铁口等待,后面还有三组这样的队伍。
  
  此刻,全场瞩目。
  
  待第一组铸工队准备就绪,一名老工人来到高炉下方出铁口位置,用钢钎捅开泥封,转瞬,犹如岩浆般的橘红色铁水顿时涌出,进入所有人视线,顺着沟槽流淌落入下方坩埚之中。
  
  “啪啪啪!”看着橘红色的铁水流入坩埚,现场众人纷纷鼓掌,不约而同送上掌声。
  
  毫无疑问,这是历史性的一刻,象征着根据地再次恢复生铁生产能力。
  
  没多久,第一锅铁水装满,四名铸工小心翼翼抬着重达一百五十公斤的铁水离开高炉,往浇注区而去,第二组铸工队顺势接上,尽量不浪费任何一滴铁水。
  
  来到浇注区,第一组铸工挑出漂浮于表面的炉渣,而后站在一旁的厂长马田,按照事先安排将一份粉末状硅铁丢入坩埚铁水之中,进行孕育处理,制造人工晶核。
  
  这是经过余华精确计算的标准比例,尽管马田不知道为什么要放入硅铁,但他还是执行了命令。
  
  经过搅拌,微观世界中,高温铁水内部在硅铁作用下出现反应,产生细微人工晶核,析出石墨。
  
  添加好孕育剂,厂长马田退到安全距离外,第一组四名铸工倾斜坩埚嘴,对准芯棒砂模进水口,倒出铁水。
  
  “吱!”火红色铁水就像是水龙头般,源源不断流入芯棒砂模内,霎时间,砂模传出仿佛油炸般的声音,内部冒出火焰。
  
  幸运的是,没有发生爆炸现象。
  
  第一个芯棒砂模浇注完毕,随即浇注第二个,两根芯棒并不重,加起来也就四十多公斤,第一锅余下一百公斤左右铁水便用来浇注轧辊砂模。
  
  四个轧辊砂模属于铁水需求大户,总共需要八百多公斤铁水。
  
  在所有人注视之下,四个铸工小组往复作业,不断将添加硅铁的滚烫铁水,浇注到轧辊砂模之中。
  
  二十余分钟后,所有轧辊砂模浇筑完毕,接下来便是冶炼灰口铸铁最重要的冷却凝固阶段。
  
  要得到灰口铸铁,一是孕育剂,二是冷却时间,冷却凝固阶段温度不能下降过快,否则石墨无法析出。
  
  如果有必要的话,则需将铸件取出砂模,放入温度500摄氏度以上的热砂坑,或者近热炉缓慢冷却。
  
  余华和林婉进入浇注区,围绕六个砂模,仔细记录浇注时间和浇注表现等数据。
  
  “芯棒冷却时间一个半小时,轧辊冷却五个半小时,到了这个时间即可脱模,瑾瑜,你记录一下。”待林婉记录完各个砂模的基础数据,余华随即根据铸件冷却经验公式,计算出大致的冷却时间。
  
  “好。”林婉点了点头,右手握着铅笔,在笔记本上写下冷却时间数据。
  
  比起工人日积月累的主观经验,冶炼灰口铸铁更需要系统性的统计与分析,得到相应冶金数据。
  
  “余副组长,手榴弹壳体的冷却时间大概要多久?”这时,站在旁边观摩的工务科长赵书,出声询问道:“兵工厂准备浇注手榴弹壳体。”
  
  “赵科长,手榴弹壳体15分钟即可脱模,待其自然冷却到常温,便可得到灰口铸铁。”余华笑着回答道:“要记得加硅铁。”
  
  十五分钟……
  
  赵书点了点头,转身离去。
  
  很快,四个铸工组开始浇注手榴弹壳体的工作,浇注区内除了六个砂模之外,已经放了一千个事先准备好的手榴弹壳体砂模,分为十个批次,每批次一百枚手榴弹。
  
  夜色笼罩之下,铁厂的浇注作业再度开始,不同于之前的浇注机器零件,这一次是军工生产。
  
  一个个手榴弹壳体砂模被注入滚烫而火红的铁水,转瞬,这些砂模仿佛蜡烛般被点燃,冒出橘红色火焰。
  
  铸工小组负责浇注铁水,作为技术干部的赵书和胡志刚,则依据余华的方式,将每一批次手榴弹壳体砂模的浇注时间记录下来,再标记预定冷却时间。
  
  第一批。
  
  第二批。
  
  第五批。
  
  第八批……
  
  一盏盏铁水灯点亮,释放绚烂而耀眼的火焰,画面看起来就仿佛是灯会那般绝美,蕴含1937年延城的时代气息,如诗如画。
  
  “真美。”余华看着这幅画面,笑了笑,这种工业版本0.1的独特美感,可不多见。
  
  身旁的林婉轻轻点头,面容含着一抹淡淡的微笑,看了看地上冒出火焰的砂模,再转头看了一眼余华。
  
  “教授,芯棒和轧辊的砂模基本浇注好了,到了冷却时间脱模取出就行,我准备临走之前把传送带设计出来,提高原料输送效率。”余华目光投向身边的庄前鼎,说道。
  
  按照行程安排,余华明天一早就要出发,前往榆林考察钢铁厂具体厂址,时间所剩不多了。
  
  现如今,成功冶炼灰口铸铁只是时间问题,兵工厂六十毫米迫击炮项目有二棍斜轧机解决,余华准备临走前点出传送带设备。
  
  “可以,选择带式,还是斗式类型?”庄前鼎点了点头,支持余华的想法,询问道。
  
  带式输送机主要由皮带构成输送载体,斗式输送机顾名思义,由金属料斗构成输送载体,两种类型均是当前主流的传送带设备。
  
  “我觉得带式好点,造价低廉,对技术要求不高,斗式成本较高。”
  
  余华给出自己的想法:“毕竟有些时候,贵就是原罪。”
  
  “你小子,说话一套一套的,林同学,你留在这里帮忙,我和余华去办公室。”庄前鼎闻言,失笑摇头,随即安排道。
  
  “好的,教授。”林婉点了点头。
  
  随后,庄前鼎和余华离开铁厂高炉区域,往不远处的铁厂办公室而去,路上不断讨论带式传送机的技术细节。
  
  没有传送机?
  
  那就直接造。
  
  反正有高炉,兵工厂还有一台普车和氧气顶吹转炉项目的大功率直流电机,材料设备齐全。
  
  ……
  
 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。
  
  没多久,十五分钟过去,第一批手榴弹壳体到了脱模时间点。
  
  此时,柳树沟铁厂的浇注作业仍在持续进行,没办法,高炉里还有整整一吨铁水,足以铸造五千多枚手榴弹壳体。
  
  作为主管军工局兵工和工务两大部门的领导,赵书和胡志刚已然来到浇注区,站在第一批手榴弹砂模旁边,举着火把,等待最为重要的冶炼成果。
  
  冶炼的是白口铁,还是灰口铁,这个结果极其重要。
  
  壳体脱模工作由厂长马田进行,他显得有些紧张,深呼吸一口气,而后在二人注视之下打开手榴弹砂模的上半部分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