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七章 具体阐述 (第1/2页)
咬字,俗话说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,中音学院的副院长叶教授曾指出,她唱的是最纯正的国语,她的咬字时而靠前,时而居中,亲切自然。
共鸣,除了说话般的主体歌唱方式外,她的共鸣在流行歌曲是相当讲究的,因此她的大部分作品音量虽控制得很小,但音质非常得棒。
邓莉君最厉害的技术就在于‘高音弱唱’,即能用与自然声区说话般的力度和音色去演唱C5至G5的高音,弱声一直以来都是声乐中最难掌握的技术。
要是再详细展开一下的话,1.音色:这个无需赘述,甜美、清澈,同时不失张力,会根据不同作品调节音色;
2.气息:是人都是用鼻子呼吸,但当我们歌唱时,如果气息不够深稳,就总会不自主地借助于口腔进行喘气。她歌唱的呼吸方式不同于一般流行歌手依赖口腔吸气(换气声大),而是采用美声戏曲中讲究的鼻吸直入丹田,因此几乎没有换气声。
3.咬字: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,邓莉君曾在舞台下对着镜子勤练咬字,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中,她的歌唱最能体现传统歌唱艺术均所提倡的字正腔圆。中音学院的副院长叶小纲教授曾指出:“邓莉君唱的是最纯正的国语,对**音乐教学、音乐创作有很大影响。她的咬字时而靠前,时而居中,亲切自然,我在对美声专业的学生排练进行指导时,也会以她的艺术处理作为榜样,非常有效。”
4.共鸣:除了说话般的主体歌唱方式外,她的共鸣在流行歌曲是相当讲究的,因此她的大部分作品音量虽控制得很小,但音质非常得棒,后辈某地歌手蔡幸娟曾在凤凰卫视邓莉君十周年纪念节目中说过:“她(邓莉君)的声音必然是经过了科学有素的训练,无论什么音符她都不会唱虚。”。
早期她的风格受京剧、黄梅调等地方戏曲的影响,以口腔共鸣为主,音色有严凤英式的沙甜,声线宽亮;20世纪60年中期,尚未正式出道的邓莉君参加某地正声唱歌培训班,师从**远初步学习过美声唱法,期间HK爵士乐之父徐永兆(徐日勤的父亲)第一个发现她有哮喘病,经其点拨,她很快完成了从美声唱法向流行唱法的转型,最终以第一名的身份结业。(参考链接:邓莉君的同门师弟和你说说那些年你不知道的事_企业报道)很少有人知道,邓莉君还是戴玉强的同门师姐,两人共有一位声乐老师,即新X坡著名女高音陈毓申。1969年,年仅16岁的邓莉君就被领到陈老师跟前当面试音。
中期和后期在中低音区会适度运用鼻腔共鸣,高音区依据不同作品调节共鸣方式,比如《在水一方》的高音区“我愿逆流而上”运用了面罩共鸣,声音集中清澈富有穿透力;后期的作品头腔共鸣更多,比如《不了情》中“冷落的秋千”一句。
某地旅欧声乐家马任重教授也曾经指出:“邓莉君声乐功底扎实,高音澄澈透明,口咽部控制得非常出色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