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6章 胖东来模式 (第2/2页)
“老板,您知道胖东来吗?”冯晓雯开口问道。
“嗯?”
李川挑了挑眉:“你问这个做什么?”
胖东来,他当然知道。
他不知道也不行,胖东来的名声很大,尤其是近几年,已经算是国内零售行业的顶流了。
1995年,也就是李川出生那年,一个河南许昌的下岗职工——于东来,带着三名小伙伴,创建了一家名为“望月楼胖子店”的杂货铺。
几个月后,望月楼胖子店确定了自己的企业文化——“用真品,换真心”。
1996年,望月楼胖子店向国防工业捐款,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片报道,自此成名。
1997年,望月楼胖子店更名为“胖东来”,开始向外部扩张。
1998年,胖东来发生特大纵火案,有八名遇难者在大火中丧生,胖东来经历前所未有的打击。然而,此事经过大规模的报道,让公众认识到了这样一家特殊的超市,胖东来因此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帮助,一个多月后又重新开业。
可能是因为这件事,让于东来体会到了社会的善意,往后的时间里,他再度完善了企业文化,坚持了以“人”为本的发展策略。
多年过去,胖东来发展成了一个大型商贸集团。
2017年前后,马芸和雷布斯先后到访胖东来,称其为“中国零售业神一般的存在”……此事被各路自媒体疯狂传播、报道,胖东来就此成为“商业顶流”。
纵观胖东来的发展历程,主要就是四个字——“企业文化”。
胖东来的企业文化,简单理解,就是做“人”的生意。
传统的零售业超市,都是以“货”为本,胖东来出其不意,玩起了以“人”为本……这样的举措,为它获得了巨大的声誉,民众的口碑越来越高,流量挡都挡不住。
有人说,胖东来是零售业的海底捞。
这么说有一定道理,但是并不准确,客观来讲,胖东来要比海底捞做的更加彻底。
海底捞是把顾客当上帝,各项服务,无微不至,胖东来也是把顾客当上帝,但它不仅把顾客当上帝,也把员工当上帝……胖东来的员工,待遇特别好,每天工作6到7小时,周二固定闭店休息,不允许加班,加班要罚款,一次罚五千,收银员可以坐着工作,如果遇到了特殊情况,例如顾客刻意刁难之类的,公司还会发委屈奖,金额在五千到八千之间。
种种措施,证明胖东来真的在贯彻以“人”为本的企业文化。
这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中,真的太罕见了。
李川前世也曾研究过胖东来的商业模式。
从人的角度而言,他很佩服,但从商业的角度而言,这种商业模式存在许多问题。
以“人”为本的理念没有错,但前提必须得有极高的声誉,否则达不到胖东来的效果,而且“胖东来模式”的成本极高,无论是人员成本,还是物料成本,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,如果周边的市场不够大,很有可能破产倒闭。
另外,还有很重要的一点,那就是“胖东来模式”特别招仇恨……做这种模式,要防备各种冷枪暗箭,稍有不慎,就有可能前功尽弃。
正是因为这些顾虑,李川才没有在开办羲和辰川超市时,选择套用“胖东来模式”。
当然,这并不代表他会放弃。
他的想法是先开办一家超市试试水,在零售行业积攒些经验,等经验积攒的差不多了,他会考虑“胖东来模式”的。
这些事,他都已经计划好了,但是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。
眼下,冯晓雯突然提起胖东来,他感到诧异的同时,心里也产生了一丝兴趣。
他很想听听看,冯晓雯是怎么想的。
“我前段时间刷抖音,看到了一些关于胖东来的消息,后来又自己查了下,发现胖东来比我们强太多了!”
“是么。”
李川笑了笑,问道:“它哪里比我们强?”
“它的服务太好了,外面有遮雨棚,给顾客的电动车、自行车挡雨,如果挡不住,他们还会给顾客的电动车、自行车套上雨衣……那里还有宠物寄存处,免费提供宠物水盆和排便卫生袋,里面还有育婴室,有专人照看……
顾客进店,可以免费打电话、裁剪裤边、熨烫衣物;入秋入冬,他们会给顾客准备热姜茶;雨天出门,他们还会发放雨衣、雨伞;下雪天进门,他们会用鸡毛掸子帮顾客掸雪……
生鲜果蔬,他们都会标明产地、储存方式、储存时间,还会建议你怎么挑菜,甚至提供了免费的菜谱;货架上有置物台,方便顾客暂时放东西;服装还会表明进货价……各种服务,真的太贴心了,而且,他们对员工也很好……”
冯晓雯说了很多,基本上都是李川知道的信息。
李川听的不置可否,但也没有打断,他想看看冯晓雯对胖东来了解多少。
结果让他感到满意,冯晓雯的确了解了很多胖东来的信息,虽然都是通过网上查到的资料,没有去实地的考察过,但这也能证明,她确实用功了。
等冯晓雯说完,李川开口道:“胖东来,我研究过,你说的这些,我也知道,但是……你觉得我们能做到吗?”
“这个……可能比较难,但尝试去做的话,应该能做到一部分。”
冯晓雯看着李川,面色有些紧张。
这是她第一次向李川说想法、提建议,心里有些害怕李川不同意她的观点,对她提出指责和批评。
不过,她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。
“你说的对,如果我们尝试去做,至少也能做到一部分。”
李川面露微笑道:“一部分,虽然替代不了胖东来,但也能提升服务质量,在自己这儿一亩三分地上,足够获取到顾客的口碑了,这是一件好事。”
冯晓雯面色一振:“那我们要去学习一下吗?”
“你想去吗?”
“嗯。”
冯晓雯点了点头,道:“我想去那边深入考察、深入学习一段时间,等学好了,把经验带回来。”
“你是想照着改吗?”
“不是。”
冯晓雯摇了摇头,道:“他们那边的市场和条件,跟咱们不一样,不能完全照搬……合适的,可以改,不合适的,就不改,还是照以前的方式做……这样安排,更合理一些。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