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8章 华家定策 (第2/2页)
“什么!?”
孙辅正要坐下,一听直接险些跳起来。
“我家在城外的佃户已看见征南军大队人马,以及大军营寨,特此赶来报信。”
华征夸大道:“此番征南大军南下,最少也有两三万之多,将军当速做抉择啊。”
“两三万人!?”
孙辅脸都吓白了,毕竟此时的他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,虽然处处都想模仿自己的兄长孙贲,可在胆略这一块,哪怕日后他二三十岁了,依旧没法跟他兄长比。
华征当然不知道周瑜军的底细,佃户们能看明白是大军就很不容易了,哪里还能给你报出具体数字,哪怕只是一个概数也不可能。
华征之所以说两三万人,就是故意恐吓孙辅,要是说少了,孙辅生出了守城的心思,那华征可就要坐蜡了。
“正是!正巧有我一个家仆去了城外的庄子清点存粮,被这几个佃户找上之后,亲自去探勘了一番,估摸出了对方至少有万人以上的规模,而且后面还有队伍源源不断的赶来。”
华征早就安排好了一个机灵得用,忠诚可靠的家仆。
果然,孙辅正如华征想的那样,当即就要亲自询问家仆。
华征早就将人带来,领上堂来之后,孙辅连续问了几个问题,家仆都能回答的上来。
孙辅压着心中的惊惶,转头询问起华征来:“华公乃我钱塘名士,如今大敌近在眼前,我该如何应对,还请华公教我。”
孙辅此时对华征是非常信任的,但凡对方有害自己之心,都不需要做些什么,只等明天征南军开到城下,自己就是死路一条了。
华征也没谦虚,伸出右手,竖起食指道:“将军,眼下之策,唯有一计。”
孙辅赶忙问道:“何计?”
“当走!”
华征斩钉截铁道:“如今城中仅有将军不足千人,即便我华家发动全城百姓,恐怕也只能得两三千青壮,可征南军却足有数万之众,几乎十倍于我,此城诚不可守也。”
“将军固守此城,实为自陷死地,更连累了全城父老。”
华征冲着孙辅大礼拜倒:“将军,征斗胆试言,自孙将军入吴郡以来,我钱塘为孙家基业也是出力繁多,征为全城父老恳请将军及时南撤,非吾有私心,实为将军与阖城父老也。”
孙辅闻言哑然,心里倒是没有什么不悦。
一想到华征能够当面劝说自己撤走,而不是反手卖了自己,孙辅就生不任何气来。
“主簿快快请起。”
孙辅上前将华征搀扶了起来,安抚道:“主簿之言,乃是老成之言,我如何能责怪于汝。”
仔细想了想,孙辅又觉得对方说的没错,自己手头不足千人,守城没有钱塘士族豪强们的全力支持,是连一丝机会都没有的。
华征现在都这么直白的坦诚了,钱塘不想陪着他殉葬,而他孙辅的人生也才刚刚开始,哪里舍得就这么死在钱塘城里。
于是,孙辅做出了决定。
不过孙辅还是询问道:“华公,以您之见,我该去往何处?”
华征倒是早有语聊,直接回答道:“当去富春!”
孙辅心中一动,继续问道:“为何?”
华征却是侃侃而谈道:“如今将军有三条路可走,上策乃是前往富春,此路最为安全,只是沿途泥沼众多,道路崎岖,较为难行。”
“中策则是西去余杭,同吴督军汇合,此路虽然好走,但也有被征南军追击的风险。故此,征才会建议将军前往富春,然后过江。”
“下策便是直驱钱塘江边,渡江南下,这条路最好走,但也最危险。关键就在于能否于征南军追击之前全军过江,万一有个意外,将军可就成背水之军了。”
华征的建议相当靠谱,而且逻辑清晰,理由充足,属实是用了一番心思。
“多谢主簿忠言,辅感激不尽。”
孙辅没有说要选择哪一条路,而是直言感激。
华征也不生气,随后便告辞而去。
孙辅这里也抓紧时间,扔下一切没用的辎重物资,仅带着口粮和军械甲具就趁着夜色出了钱塘城。
只是孙辅没有选择华征所说的上策,也没有选择下策,而是挑选了中策,出西门直奔余杭而去。
孙辅选择中策其实相当有考量,在他看来,大路好走,而且距离余杭仅仅只有一天的路程,只要急行军,当晚便可进入余杭城中。
有了坚城和吴景所部,丝毫不惧征南军尾随追击。
到那时候,再转向南前往富春,可谓万无一失。
比起上、下两策,这才是真正的万全之策。
也不怪孙辅会做出这样的决定,就和吴景一样,他们由始至终没有想过来自乌程的威胁。
因为在他们的情报之中,乌程的兵力早就跟着周瑜反击由拳了,如今还在由拳城中。
乌程必然很是空虚,若不是在战略上,孙家反击乌程并没有什么好处可以得到,否则他们早就对乌程动手了。所以孙辅根本没有想过余杭已经沦陷的可能,因为在孙家看来,征南军势必会从东北方向而来。
孙辅西逃时,天色已经到了寅时三刻,再过半个时辰,天色就要开始明亮起来了。
而此时,漏夜而出的华钟也已经赶到了周瑜大营。
在被明暗哨发现了之后,华钟立刻表明了来意,随后被立刻带往周瑜大帐。
“汝是钱塘华家之人?”
周瑜被唤醒之后,立刻披衣接见。
此番南下钱塘,可谓是天赐功劳。
按理来说,若是不是赵云、樊能所部之前急行军,导致军队体力未复,再加上人生地不熟,这份功劳也未必会轻易给到周瑜身上。
因此,周瑜对此事是相当重视的。
现在已经临近城池,却半夜突然来了钱塘士族,这让周瑜不得不重视起来。
一看见周瑜,华钟就站了起来。
虽然有些震惊周瑜的姿容英俊,器宇不凡,但华钟还是记得自己最紧要的事情。
“将军,某乃是钱塘华家子弟,愿为将军引路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