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195章 面圣上奏兴学疏 (第2/2页)
反正这个年龄段,成家立业太早,下地干活又没力气,倒不如来上学。
如果学子们能在一年之内,第一学期的及格率能达到七成,那么嬴长生就有信心继续发展教育事业。
毕竟这套教学系统对秦朝来说,太过超前了,古人能不能适应,嬴长生也不知道?
教学等级,即是学子从七岁开始到二十五岁这么一个学业阶段,共分为蒙馆、学堂、学宫、太学、国子监,这六个阶段。
设立亭级蒙馆,学期六年。汉代把蒙馆列为私学,亦称蒙学,类似私塾性质,相当于小学程度。
改“学室”为乡级学堂,学期三年。到了汉代,巴蜀文翁才创办“文翁石室”,司马相如曾经是该所“学室”的学生,也是华夏历史最悠久的一所中学。
把学宫列为“县级学宫”,类似后世的高中,学期也是三年。如果大秦将来收复齐地,将把临淄现有的“稷下学宫”晋为太学,这样也照顾了大部分齐国博士的脸面。
太学就是“州郡级”以上的存在了,但是以当今的天下,文盲率还是相当高,也不可做到每个郡一所太学。
在嬴长生的有生之年,顶多能做到在关中、洛阳、临淄三地各拥有一所太学。
国子监就不得了,这个机构只有京畿之地才能设立,乃国家最高学府,学期为三年。在后面的朝代,原来太学和国子监是同等教育程度的机构,到了隋朝,隋炀帝把西汉设立的太学改为国子监。
该机构设“国子监祭酒”一职,还有五经博士、司业若干人,还配置其他等级学府的掌儒、掌印、助教、直讲等等职位。
总之,新设的官员岗位细致到多如牛毛。
而《兴学疏》里所描述的国子监,则是类似后世研究生的存在,到了这个级别的学子,二十五岁毕业后,基本能就任县令,成绩优异者就能与三公九卿一起入殿上朝,或许直接成为皇帝的侍臣。
但是在现在,则是作为大秦帝国的人才储备基地、以及监管全国的教育机构。
扶苏听完之后,又接着问道:“皇儿再将四门学科与朕细细讲来?”
“咕咕咕…”
嬴长生刚想说,却听见扶苏的肚子叫了起来。
韩谈走过来说道:“陛下,晚膳时辰到了。”
扶苏乍一听有些错愕,不知不觉之间,时间已经从大白天到傍晚了。
“皇儿与朕一同用膳。”
“儿臣遵命。”
嬴长生心里叹息一声:看样子,今晚估计回不了东宫了,父皇这架势,估计要彻夜长谈咯!
晚膳过后,扶苏兴致勃勃,又问起儿子关于学科的问题。
“父皇,以儿臣之见,儒、法、道、墨、名、阴阳等诸子百家,皆为先秦诸子之经典,亦是我华夏之精髓,我大秦乃大一统之国,疆域辽阔、御民千万,若想让这天下长治久安。必然要以大海能纳百川之势,包容百家之学,使其成为我大秦子民的主导思想。”
扶苏皱眉思忖,觉得嬴长生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虽然很完善,但是这教材,却不是独尊一家学说,而是把诸子百家当成全民教材,这样未免太过于“贪多嚼不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