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一章 小孩连 (第1/2页)
“哈哈哈哈哈……”
爽朗的笑声是宋喆原的标志,而此时此刻的宋喆原尽管没有因通县胜利召开盛大酒会庆祝,依然还是将身边这些人叫到了自己家里,在书房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聚会。
这场聚会许朝阳参加了,但李副主任没去,其余参加人员还有秦徳纯、佟临阁、张志忠。
这帮人聚在一起且得聊呢,不到半宿半夜的准结束不了……
“哎,你们说这消息要是上了明天各国的报纸,小鬼子的脸是不是得气得焦绿焦绿的?”
佟临阁说完这句话,扭头看向了张志忠。
张志忠夹着烟抽了一口:“气死他们活该!”
秦徳纯则看向了许朝阳:“朝阳,这回你们217团可是给咱29军争了口气,你怎么不说话?”
徐朝阳坐在沙发上,用手肘拄着膝盖说了一句:“我折了四百多兄弟。”
一句话,所有人都沉默了。
这是所有将军从古至今的悲哀,三国时的凌统,部曲消耗殆尽后,在史书上就再无笔墨点缀,就连三国演义里关公要去战长沙的时候,喊的都是‘只带五百部曲即可’。
部曲是什么?
不是普通的兵!
是三叔、六舅、大侄子,没准还有隔着辈的二舅姥爷!
他们往往在战场上身先士卒,在攻城时攻坚、撤退时断后,因为在他们眼里,这是在为自己家的基业打仗,只要这帮人不打没,部队就有精气神儿在。
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?
许褚为什么打没了自己带的三千亲兵之后垂头丧气?
这就不是死多少人的问题。
“行啦!”
穿着洋睡衣的宋喆原这时候转过了身来,左手雪茄、右手酒杯的走了过来:“不就是兵么?我给你补!”
这宋喆原说的可不是外行话,而是……
“前一段,我回乐陵扫墓,曾经的乡里乡亲总是在给自己孩子找出路似的要把孩子送到部队里。”
“我也是被逼没招了……”
“不收吧,又怕这群乡亲在背后编排我,说我宋喆原当上了大官就不认人了;收了,你说,让我将这群孩子往哪放?”
“这么着,朝阳,这群孩子我都交给你,让你打小养,养个几年,都成了十七八的装小伙子,就是一批全新的战斗力。”
许朝阳这时候抬头看向了宋喆原,问道:“都是乡亲?”
宋喆原乐了,他知道,许朝阳这是听懂了:“还亲戚套着亲戚。”
可不么!
许朝阳终于想起这群孩子是谁了,这帮孩子,是29军最小的英魂——小孩连!
小的十二三岁,大的也才十五六,在‘韩立才’描述的‘七七事变最后的证言者’中曾经提到过这批孩子。
那时候由于没有合适的军装,这批孩子就甩着宽大袍袖,挽起裤脚在29军军中进行半天文化课教育、半天军事化训练的课业,七七事变后,才随军撤出了北平,去了保定整编。
而迎接他们的命运,则…… 当时的宋喆原下令将16岁以下的280人送回原籍,17岁以上的290人留在军中待命,一岁之差,就是生和死的差距。
这群小孩连军史中都没有写,是1983年有人采访了小孩连的排长余安详收集抗战史料才浮出水面,余安详曾两次给张志忠将军当过警卫员,后来才成为了整编后的59军特务营营长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