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章当真是皇恩浩荡! (第1/2页)
因尚书令刘虞临时外出,张虞无法当面汇报,但邓广尚有责任心,将张虞那封劝阻征募鲜卑为兵的奏疏,通过其他渠道,终于送到刘虞手上。
刘虞因出任过幽州刺史,与鲜卑、乌桓、夫余等胡人都有打过交道,故对鲜卑有所了解。
得见张虞奏疏上的内容,顿时明白邹靖所献方略的不靠谱。当即拜见汉灵帝,并将知会何进、张温、袁隗、邓盛等四府。
汉灵帝为防引起鲜卑叛乱,还因此征集百官朝议,所幸百官中不少人属于是有才之士,针对邹靖征募鲜卑为兵的方略,多有驳斥,且从各方面论证,鲜卑兵马不可用。
经一番讨论下来,汉灵帝否决了邹靖的方略,采纳众人的意见,继续征召乌桓三千骑,令他们赶赴西北战场;且为防止叛军录用关西勇士,遂令关西各郡招募勇士。
事情到目前为止,虽说征召兵马的方案定下来,但针对统领乌桓骑的人选,朝廷再次展开了讨论。
但因符合统帅人选的将领不多,最终在京畿侯氏的运作下,统领乌桓骑的任务落到了公孙瓒身上。
为何京畿侯氏会帮衬公孙瓒,其原因众所皆知,公孙瓒是京畿侯氏的女婿。
京畿侯氏虽未在三国里出名,但在东汉时期所蕴含的体量可是不小。其祖可追溯到刘秀的开国尚书令侯霸,然若仅是一百多年前的侯霸,流传到今下,尚不足以有这实力,而是侯氏一脉在东汉发迹。
侯霸去世后,其子侯昱袭承则乡侯,并官至太仆,因功徒封於陵侯。从侯昱之后,侯氏袭承於陵侯至今,或无族人拜大官,但凭世袭侯爵位所积攒下来的人脉、财富,以及在雒阳经营的优势,非寻常士族所能比。
可以说公孙瓒能以区区涿县令成为统领乌桓骑的统帅,他岳父雒阳侯氏一族出了极大力气。否则比他有资格的人多了去,根本轮不到公孙瓒。
当张虞得闻朝廷下令公孙瓒统率乌桓三千骑时,属于是苦笑连连。若他记忆不差,乌桓在黄巾之乱后会掀起叛乱,而公孙瓒便一直受命征讨。
之前虽不知为何乌桓会反叛,但张虞在东汉混了这么久,大概可以猜到,可能乌桓是因军费的事反叛。
毕竟他反对征召鲜卑的原因之一,便是觉得朝廷会刻薄军费,以鲜卑人的性格,肯定会造反,故上疏劝谏。
当然这仅是张虞猜想而已,具体情况还需看事态发展,说不准乌桓兵是因为其他事而反叛。
不管怎么说,委任公孙瓒出任统帅之事和张虞无关了。
张虞因为劝阻上奏之事,立下了功绩,虽然没有得到汉灵帝的赏赐,但却得到了尚书令刘虞的表彰。张虞且在尚书台内出了名,甚至三公及大将军府的属吏都耳闻过张虞的名声了。
与名声鹊起相比,张虞更在意他得到刘虞的认可。毕竟刘虞作为尚书台的老大,拥有分配张虞去向的权利。
时间转眼至二月中旬,在尚书台休沐之日,张虞与钟繇、袁秘、孙资、王晨四人相约至洛水游玩。
然五人刚起程没几步,却见雒阳南宫忽然着火,其火势从南宫灵台起,向太尉、司空、司徒府烧去。
南宫中乱作一团,城中吏民在休沐高官的组织下,纷纷取水灭火。而五人因皇宫大火不得不放弃原有行程,加入到灭火队列中。
南宫与三公府因存在宫墙、街道阻隔,加上三公府吏拼命灭火,火势得以控制,并未殃及三公府。
但南宫因房屋相连,栋梁勾心斗角,走廊横空穿梭,火势蔓延非常便利。且外围吏民无法入宫,仅凭宦官、宫女、禁军等人,根本无法控制南宫火势。
最终经一番挣扎,张让、赵忠只得向刘宏表示南宫火势无法被扑灭,只得放任大火焚烧。
南宫被火焚烧,刘虞恐担心尚书台文册受灾,在征得刘宏的同意下,尚书台搬迁宫外。
而因火灾与更换办公地址,客曹差不多十天没办公,张虞偶尔到尚书台干些杂活,便与友人至郊外踏青。
三月初,尚书台恢复了办公,而南宫大火在焚烧了半个月后,总算是熄灭下来。
台阁内,在张虞处理公文时,忽然见到少有发火的邓广竟掹地拍案而起。
“南宫遭焚,与我台吏有何关系?”
邓广怒气冲冲,说道:“陛下听信宦官谗言,向官吏索要买官爵罢了。今下不仅要加收田赋,向郡县另征治宫税,还要向孝廉征收钱财,岂有此理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