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王使君有危! (第2/2页)
“我卖个破绽,故意被他咬住大股,用环首刀刺入腹部,这才方将畜生杀死。”
“闻伯宁之语,能从中窥得几分凶险!”
张虞感叹道:“畜生识通人性,伏杀孤寡,但遇见伯宁,但也算是惹错人了!”
“心有余悸!”
孟宁之记忆犹新说道:“事后浑身无力,亦是深感后怕!”
郝昭笑了笑,说道:“丑厮,你可是欠我一命!”
往昔听别人骂他丑,孟宁之绝对会暴怒,但今时反而淡然些,笑道:“小子,今后等着你爷来救你!”
“哈哈!”
张虞轻拍孟宁之的肩膀,说道:“下次勿要莽撞行事,今日起好生休息。及伯安痊愈,虞当与君一醉方休。”
“诺!”孟宁之应道。
“对了,我安排了个美婢以来侍奉伯宁!”
“不必了吧!”
“有必要!”
……
----------------
中平二年,八月。
孟宁之凭借自身过硬的抵抗力,熬过了伤口炎症阶段,逐渐从伤势中恢复过来。
恶虎被除之后,张虞上报于尹守常洽。而常洽也第一时间来文,赞扬了张虞的政绩,并非常看好张虞‘向山开田’的政令,表示可以减免龙尾里一年的徭役,两年的赋税。
有了来自常洽的勉励,算是让张虞多了几分底气,深入着手解决龙尾里与所积案件。
积累案件有杜畿帮衬,近两个月来,杜畿每日忙着不停,除了裁决案件,便是查阅律法、卷宗。
同在杜畿的忙碌下,之前所积的五、六百起案件,仅剩近百件,而狱中所羁押的人剩几十来号人,已经恢复到了相对正常水平。
而杜畿之所以能快速解决积压案件,张虞对此有过了解,这与杜畿本身的执政理念有关。
杜畿虽研读儒经,但亦崇尚黄老之治。故杜畿治事以简洁为主,不喜欢繁文缛节。监狱里的案件,杜畿依照民事、刑事划分。
民事案件,杜畿会讲明道理,让百姓先行归家料理,如归家商量不好,则再来谒县府。
刑事案件,杜畿依照律法,如实审判。因为追求效率,或许会有差错。但因有张虞申诉的规定,算是能规避一些因追求效率而出现失误的案件。
杜畿这般的执政理念,颇符合张虞的胃口,尤其是治民从简,追求行政效率,而非追求行政的繁琐。因有相似的治民观点,故张虞经常会与杜畿一同商定县内政事。
是日,张虞与杜畿闲聊,谈及陇西为何常常引起叛乱。
“张公率兵征讨叛军,今与叛军战于美阳。陇西反叛频繁,不知伯侯可有见解?”张虞问道。
杜畿沉吟少许,说道:“张奂、段颎二君征讨羌人,各有手段。张奂以仁善待胡,故胡人暂降。段颎以屠戮待胡,胡人暂畏降服。然二人离任,羌胡之乱再起,如眼下凉陇叛军复起。”
“而之所以羌胡之乱频繁,虽有羌人桀骜不驯之故,但更有汉官治民残酷,横征暴敛之故。故张奂、段颎二君仅是治标,而不能治本。吏治不肃,安能言西北安宁?”
早中期,东汉在西北的任职的官吏很多是关东人,故关东人对凉州百姓谈不上体恤,对羌人更是残酷。
当羌人不堪欺压时,率众反叛,那些来自关东的长吏毫无心理压力,当即舍郡县而走。而羌乱的反复,最终让东汉精疲力竭,不得以让凉州豪强自守边疆。
此番西北叛军,很多是张奂、段颎的旧部,而当下率兵与叛军作战的董卓,其早期上司其实也是可以追溯到张奂。
眼下叛军是否因吏治而反叛或许说不准,但早期的羌乱与杜畿所言类似,与地方上的吏治有很大关系。
顿了顿,杜畿说道:“片面之语,望济安且听。”
张虞微微颔首,笑道:“我与伯侯相聊,常感裨益颇多。”
在杜畿想说话时,忽然张丰趋步入内,说道:“县君,郭图从豫州而来,言有要事来寻县君。”
“公则怎会来此?”
张虞顿感诧异,急忙说道:“速请公则入堂!”
“畿暂先告退!”杜畿识趣退下。
“善!”
少顷,却见郭图风尘仆仆而来,不待喘气,一见到张虞,便开口道:“济安,王使君今时恐是有危!”
张虞脸色顿变,说道:“公则何出此言?”
《唐书·列传十四》:“太祖治郑县时,南山有恶虎出没,袭杀十余人,为县之大患,县卒围捕,数次不得。宁之闻虎,仗刀独往,杀南山之虎,其勇悍至此。”